当前位置:南渡水>历史军事>抗战之铁血兵锋> 第六四四章 暴风骤雨(3更)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四四章 暴风骤雨(3更)(1 / 2)

赤鬼红山、大松小泉目瞪口呆,他们笃定对方不敢开枪,万万没有想到,对方果断射击,而且一出击就是所有重武器。 十二挺轻机枪,一起扫射,就为了杀十二人! 接着,十七颗榴弹呼啸飞来,砸在“长蛇阵”上,炸死三人。 “长蛇阵”的鬼子急忙卧倒,惊慌之下,胡乱开枪。 陈剑华从怀中取出一面小红旗,站了起来,挥舞着小红旗,连挥三下,示意撤退。 三个阵地上的兄弟们一看,马上带起武器后撤,套上滑雪板,顺着山坡,飞快地滑下去。 赤鬼红山端起望远镜观察,发现对方果断撤退,气得几乎吐血,咆哮道:“八嘎,又逃了,又逃了,追,追!” 大松小泉劝道:“大佐,不能再追了。” 赤鬼红山给他一巴掌,道:“八嘎,为什么?” 大松小泉摸了摸脸,道:“第一,他们似乎采用新式滑雪板,速度比我们快得多,我们实在是追不上。第二,他们的地形远比我们熟悉,铁了心要逃的话,真的追不了。” 赤鬼红山冷哼一声,道:“你懂什么?我们一定追得上。” 大松小泉愕然:“为什么?” 赤鬼红山哈哈大笑:“你的鬼点子多,但毕竟只是小计谋。我之所以断定一定能追得上,是因为他们让我们追上。” 大松小泉瞪得眼睛:“还请赐教。” 赤鬼红山得意地说:“因为他们想消灭我们,所以,一定还会选择合适的地方埋伏,等着我们。” 大松小泉恍然大悟,第一次对赤鬼红山产生一点佩服之意。 他鞠躬道:“大佐说得对。这些人不知天高地厚,狂妄之极,一定会再伏击。我们只要小心谨慎,就一定能反包围。这一次,绝对不能让他们再跑。” 赤鬼红山抽出指挥刀,叫道:“追,追!” 这次,大松小泉带头,带着一众鬼子兵向前冲去。 鬼子一看,换了个带头的军官,勇气恢复。 赤鬼红山傲然一笑,派两名士兵去通知二十四名迂回的日兵,而他,则带着其他士兵向前滑去。 二十四名日兵接到通知,十分失望,这等于走了许多冤枉路,浪费精力。 但命令就是命令,只能执行。 等他们气喘吁吁走回大路之时,正好被飞奔而来的岳锋看到。 岳锋一见二十六名鬼子,距离自己六十多米,马上停下,闪电般取下背袋,取出手雷,拉保险栓,往滑雪板上重磕,延时两秒,使劲抛出去。 二十六名鬼子听到身后有声音,回头一看,却见一颗手雷飞射而来,顿时吓得脸色大变,猛地卧倒在地。 手雷在空中爆炸,弹片四射。 三名鬼子惨叫一声,被弹片射中,死于非命。 其他鬼子有些懵懂,手雷居然在空中爆炸,这是什么事啊。 没有等他们回过神,第二、第三颗手雷又被掷到头顶上空。 他们吓呆了,躲也不是,不躲也不是。 两颗手雷空爆,弹射激情四射,五名鬼子被射中,嚎叫不已。 岳锋手不留情,闪电般将剩下的十几颗手雷全部扔过来。 他非常担心刘大山、陈剑华的安危,担心迟到一秒都会出事,所以,这一轮攻进有如狂风暴雨,快如闪电,将所有的力量都发挥出来。 十几颗手雷呼啸而去,连续不断地在空中爆炸。 剩下的鬼子被手雷罩住,恐惧得哇哇大叫,有的跳起来跑,有的在地上爬,有的则胡乱翻滚,希望运气眷顾自己。 一片惨嚎之后,有三位鬼子惊讶地发现,自己毫发无损。 正应了那句话,无论多么剧烈的爆炸,总有漏网之鱼。 可惜,他们拼命拉动枪栓,要举枪射击。 岳锋划着滑雪板,呼啸而至,王八盒子连响三枪,快如疾风般,将三位鬼子打死。 随即,连甩几枪,将疑似未死的家伙击毙。 他迅速收取尸体上的手雷,共取二十五颗,放进背袋,更不停留,撑雪杆一划,行云流水般向前飞奔。 他心中暗叶:兄弟们,挺住,千万挺住,我岳锋来了。 很快,他冲到“三山夹一路”之处。 停了下来,他观察一下,发现十几处榴弹坑,还有十二名鬼子的尸体。 岳锋很快得出结论:十二名鬼子被机枪扫射而死,证明伏击有一定效果。榴弹坑只有十几处,说明刘大山他们只发射一轮榴弹。 为什么只发射一轮? 很显然,他们快速攻击,快速撤退。 岳锋稍为松一口气,暗忖:刘大山、陈剑华他们懂得进退,可喜可贺。不过,根据刘大山、陈剑华他们对鬼子的仇恨,绝对不会轻易放过这些鬼子,第二次设伏是必然的。 狡诈的鬼子更不会放弃剿杀的机会,反伏击也是必然的。 既然刘大山他们打一轮就撤退,证明鬼子的反伏击十分厉害,刚才被他消灭的二十六位鬼子,估计是两翼迂回的人马。 能迂回“倒三角形阵地”,说明鬼子的指挥官十分强悍,估计刘大山与陈剑华要吃苦头。 岳锋撑雪杆一点,风驰电掣而去。 且说刘大山、陈剑华带着兄弟们撤退,心有不甘。 刘大山恨恨地说:“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兄弟,不报此仇,难消大恨。” 陈剑华听话知音,问:“再干他一票?” 刘大山喝道:“不干不甘心。参谋长,你鬼点子多,快想出一条主意。” 陈剑华沉吟道:“最高明的伏击,就是倒三角阵地。只是,鬼子极其狡诈,不好设伏。” 刘大山问:“顾问说,‘倒三角形阵地’最好在看似不能埋伏的地方设伏。” 陈剑华道:“看似不可能,就是还有可能,而鬼子又不怀疑,这种地方难找。” 刘大山哈哈大笑,道:“这里山是我们的,这里的树林是我们的,这里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