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渡水>历史军事>三国之万界我为王> 第171章 江面初次交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1章 江面初次交锋(1 / 2)

当定下退敌之策后,包括刘尚在内的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吕布和田单二人率军从庐江赶奔吴郡,而孙尚香、更赢二人则是率军来到了庐江,镇守陆地和水上两路。

而刘尚则是带领着岳飞、包拯赶奔长江沿岸,建设防务和随时准备据敌,诸葛亮留下来继续监工新城和丹阳、庐江两地的军政事务,甚是操劳。

虽然当时刘尚在形势紧急,心中没有丝毫底气之时,说过停止修建新城一事。

可是随后,诸葛亮就为他分析道:长江天险虽然易守难攻,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敌军从陆地上进攻我们。

一旦敌军从荆州攻来,如果陆地失守的话,那么长江沿岸的所有防御都将成为摆设。

所以,这异常坚固,可以据敌的新城甚为关键。

只要新城不失,长江天险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这就是主公征战天下的根本,也是我们最后的退路。

在听了诸葛亮的详细分析后,刘尚深以为然,遵从了诸葛亮的建议。

当然,除了这件事外他还多次嘱咐诸葛亮,不可事必躬亲,要注意身体。

虽然此时四处征战,可用之人甚少,但也不能真的把诸葛亮给累病,若是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成了阿斗了吗!

在四天之后,寿春的敌军渡江而来。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有兵士八千人攻打庐江,由薛显带队;另一路有兵士四千有余,攻打丹阳的渡口,由大将廖永安的弟弟廖永忠带队。

从地形上说,庐江的江面略窄,险要程度不如丹阳,于是薛显让廖永忠攻打丹阳,而自己则是率领着大军攻打庐江。

无论那一边,只要占据到一处渡口,趁着此刻刘尚连番征战,水军未成规模之机,寿春即可将后续的大军和源源不断的补给运送过来。

不要说目前刘尚的大军之中没有那么多船只,就算是有的话,刘尚等人也是没人敢带到江面上据敌的。

诸葛亮、岳飞、孙尚香、包拯、更赢,这些军中的将领没有一个是擅长、懂得水战的。

随后双方的水上大战正式展开,丹阳这边还好,敌军的船只、人数均较少,压力能小一些。

而孙尚香和更赢的庐江面临的压力大一些。

一方面要在陆地预防秦军偷袭,一边又要组织兵士沿江据敌,而且对方领兵的薛显水战方面甚是厉害,几度找到了时机,就要强行登陆,但被孙尚香和更赢二人率领的强力弓兵队伍击退。

相反,在压力较轻的丹阳,刘尚、岳飞、包拯三个人竟是没能守住江面,让廖永忠的船只成功登陆了一些,但是随后被勇猛无比的刘尚和岳飞带兵杀退。

这件事也令薛显后悔不已,原来真正薄弱的地点竟然是在丹阳。

在双方接触了几天之后,薛显下令撤军。

以他们的兵士人数和刘尚大军的勇猛,即使是登陆成功也难以将渡口守住,只能先撤军回去后,准备好更多的船只、兵士再来进攻。

不过通过这次进攻,薛显的心中略微放松了一些。

虽然刘尚的大军勇猛,悍不畏死,训练有素,但是水军方面的战力甚弱,军中将领也是没有擅长水战之人。

连沿江据守都会被人强行登陆,就更不用说让他们带兵在江面上进行两军对垒了。

幸亏这次寿春的朱元璋大军准备也不是很充分,如若不然,一旦朱元璋的大军登陆成功,那么兵少将寡的刘尚无论如何也是敌不过朱元璋的大军的。

在八天后,吕蒙和西门豹二人终于赶到了庐江,他们在听了之前的交战经过后,不由得连连摇头。

吕蒙这时说道:“主公,之前一战若是由末将指挥的话,我方的兵士不会战死上千人,而对方也不会就以这样的折损返回寿春。”

这时候,刘尚笑着说道:“我知道子明将军和西门将军二位擅长水战,此时有你们在我也就放心了。”

“不过对面的军中能人甚多,两位将军也不可大意,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江岸的防务准备好,说不准敌军何时又会攻来!”

见刘尚如此说,吕蒙和西门豹二人拱手说道:“绝不辜负主公的嘱托,一定将天险守住!”

另一边,当薛显和廖永忠回到寿春时,朱元璋、刘伯温、李善长、徐达等人纷纷关注的询问对面的情况。

薛显这时说道:“回陛下和各位大人,这次出战一万余人,折损三千左右,射杀敌军近两千人。廖永忠将军甚至是成功在丹阳登陆,但是碍于我方船只稀少,兵士不足,又被敌军击退。”

“通过这次交战来看,敌军的兵士勇猛不在我方之下,将领的武艺也是颇为厉害,尤其是庐江的那一男一女两个将领,他们所带领的弓兵队伍威力极大,这是以后我们需要提防的。”

“不过还有一个好消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