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渡水>历史军事>三国之万界我为王> 第136章 狗屁士兵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狗屁士兵(1 / 2)

话说当范仲淹匆匆忙忙的领兵赶回柴桑城后,周围一切安宁,哪有什么大兵压境、柴桑城朝不保夕的迹象?

随后,范仲淹紧锁着眉头赶到皇宫请求觐见,当他被带入皇宫之后却看见了宋高宗赵构和满朝文武正在那里大摆酒宴,歌舞升平。

这时,宋高宗看见范仲淹身上还穿着带血污的盔甲,脸上也是一脸的怒色,不由得龙颜不悦,沉声说道:“范仲淹,你本不属于朕的原班人马,朝中之臣,但朕见你是领军、治国的大才,所以才对你委以重任。”

“怎么,如今刚打走了几名流寇就居功自傲,不把朕放在眼里了是吗?”

范仲淹这时躬身拜道:“臣不敢。只是不知陛下所讲的几名流寇是何意?”

宋高宗这时候说道:“哦?不是张俊爱卿所说的有百余名山中流寇作乱一事吗?”

在听到宋高宗所言后,范仲淹气得肝胆欲裂,勉强控制住心中的怒火躬身说道:“启禀陛下,张将军口中的些许流寇却是那丹阳地界所来的敌军,数目众多,足有万余。”

“而且这些敌军的战斗力极强,臣手下将领吴玠战死,李继隆受伤坠马、勉强捡回了一条命。而且臣所带的五千兵马在遭遇敌军的几个时辰内就折损掉了两千余,敢问张将军,这就是你口中所说的百余名下山的流寇不成吗?”

这时候,宋高宗听了范仲淹的话后眉头微蹙,一旁的张俊急忙跪下扣头说道:“回禀陛下,这些人确实是从那丹阳而来,那丹阳人口不过十万,土地贫瘠,不经教化,所以臣将其描述为流寇。”

“正如范仲淹范大人所说,这伙流寇几千人之众,不过臣也是怕陛下劳心,并没有将军务琐碎之事告知陛下。”

宋高宗深呼了一口气,摆摆手说道:“嗯,朕知道了,既然那流寇已退,众位爱卿也就不要因为此事争吵了,张爱卿也速速平身吧!”

这时,范仲淹深深的看了张俊一眼后接着说道:“陛下,那来犯敌军非但没有退,反而是正朝着柴桑城逼近,怕是十天之内就会抵达柴桑城!张大人,这件事不能也是小事了吧?”

直到此时,宋高宗赵构的脸上才真正的露出了紧张和关注的神色,连忙问道:“张将军,太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张俊这时说道:“启禀陛下,些许流寇不足为虑,如今我们占据着天时地利与人和,又有着柴桑城作为依托,这些流寇起不了什么气候。而且我们大宋人才济济、将星云集,想必一定会有妙计良策,击溃这些流寇也是早晚的事情。”

宋高宗点头问向范仲淹说道:“范达人,不知你可否有什么退兵良策啊?”

范仲淹这时答道:“回禀陛下,这些流寇匆忙而来,丹阳之地又颇为贫瘠,敌军的粮草必定缺乏。只要将对方的粮草烧掉,到时大军无粮,敌军军心大乱,必要退兵。”

“到时我们再乘胜追击,则可大破敌军,令其元气大伤!”

宋高宗这时点头笑着说道:“嗯,范达人果然是大才之人,稍后就请范达人和张将军、蔡太师等人共同商议退敌之策吧。”

这时,范仲淹面色很难看的说道:“启禀陛下,本来在这次同敌军的厮杀之中,臣将下路攻打广昌的敌军缠住,而敌军上路攻打乐安,敌军主要的两支军队贸然深入,其身后守护粮草的军力空虚。于是岳飞将军领兵三千人前去烧粮,本是必成的釜底抽薪之策。”

“可是就在臣占据着优势,岳飞将军即将偷粮成功之际,忽然连续接到了十二道退兵金牌。无奈之下,臣只好放弃了优势撤兵回援,而岳飞将军同样如此,放弃了即将到手的胜利匆匆赶回。”

“不幸的是,臣刚刚接到禀报,岳飞将军在率军撤回的途中再次同敌军主力遭遇,怕是已经凶多吉少了!如果没有那十二道金牌,怕是此时敌军早已经撤去了。”

此时宋高宗的眉头越皱越深,沉声问道:“蔡太师,张将军,刘将军,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啊?”

蔡京、秦桧、张俊、刘光世等人同时出列,躬身说道:“陛下,当时敌军上路的大军已经攻破了乐安,人数约有七千人,距离柴桑城不过三四天的路程。而我们柴桑城中仅仅有兵士五千人,加上乐安退回的三千兵马也就八千。”

“为确保陛下和柴桑城的安危,故属下们在商议之后决定先让前线的范达人和岳飞退兵,在臣们的心中,陛下的安危是高出了一切的,不能有丝毫的风险存在,还望陛下恕罪!”

“而且那岳飞向来心存反心,不然以他三千人的兵力,又有张宪、杨再兴两名大将相随,去偷袭仅仅一千人的运粮队伍又怎会失败而回呢?”

宋高宗此时点头说道:“嗯,以柴桑八千人抵挡敌军七千人,确实是有些危险了,诸位爱卿做的没错。而且这岳飞恃才傲物,多次违命抗旨,朕向来不喜,不排除有投敌的可能。”

随后,宋高宗又对范仲淹说道:“范达人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