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渡水>其他类型>策骑天下> 第一百七十一章 汝南王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一章 汝南王府(1 / 2)

廷尉府,坐落在李赫、姜月、李元昊、莫言白和赵晗、张芮各自向廷尉书佐叙述着当时的经过,书佐事无巨细记录在案。李赫瞧了瞧,还有几个小沙弥也在做着笔录,当时现场看到的廷尉李挞和那两位廷尉监今日却没见到。书佐将他们的经过全都记录完后,便请他们自行离开。

出了廷尉府,他们一行又前往河南府,重新将当时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基本和廷尉府说的一致。同样没见到河南府尹刘冕,公事公办完后,李赫便回到自己宅府。

将人手调配好,着手计划前往汝南郡。

从洛阳出发往南五十里便到了颍川郡,再往南一百多里便到了汝南郡,汝南郡是汝南王司马量的封地,属于豫州地界。西边便是武侯诸葛亮的故乡南阳郡。地理上这里属于南北交界处,当地竹子、杏子、枣子、梅子、板栗、茶树众多,大多都是野生无人打理。百姓温饱问题尚待解决,哪有闲工夫去伺弄山上的野树。

李赫带着大伙进入汝南地界,一路经过定陵县、郾县,到了上蔡县境内。这里离汝南郡城平舆城只有三十里地,山上的竹子变得茂密起来,郁郁葱葱,重重叠叠。竹林外围杂草、灌木太过茂密,李赫等无法靠近。便命人一路将蒿草,芦苇,荆棘等杂草清理掉,开辟出一条小道。走近一看,竹林里横七竖八倒着无数的枯竹,有粗大的毛竹,纤细

的夹白竹、撑绿竹等,这些都是造纸的上好原料。汝河就在边上汩汩向南流去,对面就是大片的耕地,平舆城周边全是上好的小麦种植区,青色的麦苗从地里刚刚冒出一点小尖尖,就像韭菜一样。麦秸也是造纸的好材料,农户除了烧成草木灰育田别无他用,能卖些钱对他们来说是最好不过了。李赫心中有了底,此地具备办造纸坊的几个条件,有原材料,有水,有劳力,离都城近交通便利,当场决定就在此地,不再往前。

既然决定就在此地,那必须得先拜见地主汝南王。他命众人就此扎营、搭锅造饭,将汝河畔披荆斩棘清理出一块空地。自己则单骑带着一车佳酿,前往平舆城,手执长槊全副武装一路骑着黑雪,愈加成熟的他更有气势,路上行人纷纷侧目。

黑雪轻快地小跑着,没过多久便到了平舆城。守城卫兵看了李赫的腰牌,持军礼放李赫进城。平舆城不大,不比陇西城,这里外来商客少,一会儿便到了汝南王府。

汝南王属大国侯邑,邑两万户,地方七十五里,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可以说是最大的分封王。豫州刺史王蒙自认为是西炎朝最憋屈的刺史,事事都得请示司马量,自己沦为汝南王的附庸,别说和当年的刘豫州不能比,就连和二十年前的王浑都不能比。王浑好歹还兼任征虏将军,后迁任尚书左仆射。现在

东南战事已平,吴国已灭,这个豫州刺史就没了兵权。辖内治个匪患都得向汝南王借兵,自己刺史府区区几百个府兵面对整个豫州,连小偷都抓不过来。其实天下刺史不都这样吗?雍州刺史贾胥何尝不恼恨这点?新盐政的实施,董嗣势必被各地刺史、郡守们的拥戴。

汝南王府门前立着两只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朱漆大门配九九八十一颗铜钉,朱漆大门上方悬挂着“汝南王府”的匾额。门前足足有一队二百人的带刀侍卫守着,一靠近便感到肃杀之气。

李赫早早下马,牵着黑雪慢慢走了过去。卫兵早早就看到远处走来一个外貌体态异常雄伟之人,不仅马匹神骏异常,这人也看着器宇轩昂,气势不凡。他们不敢无礼,上前问道:“此乃汝南王府,来人所为何事?”

李赫揖礼道:“某姓李名赫,奉旨前来拜见汝南王,烦劳兄弟通报一声。”

卫兵瞧了瞧李赫,说道:“你原地等着,切勿靠近王府。”便转过身向门内的人嘀咕了几声,便走回原来站立的岗位,纹丝不动。

王府前行人很少经过,异常安静。这种安静令人相当压抑,卫兵们虽纹丝不动,但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李赫。那人的长槊和横刀明显不是军制兵刃,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此人一定是士族公子。尤其他那匹大黑马一定是大宛名驹,军人哪能不眼馋?

不一会儿,门子出

来喊道:“李赫何在?王爷宣李赫晋见。”

李赫高声喊道:“某在此。”

“解甲卸刃,交由卫兵看管!随我速速入内晋见王爷。”那人催促道。

李赫依规矩,一袭布衣进入王府。进入王府大门,前面便是一个练武场。随着门子走过练武场,便到议事殿。门子领着李赫从边上的游廊绕行,穿过精致得像江南楼阁般的池塘水榭,到了一处临水暖阁,午后的阳光洒了下来,照得池塘水面波光嶙峋,反光有点刺眼。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是食物的香味,惹得李赫的肚子一阵搅动,发出咕咕的声音。

门子在暖阁外禀报道:“王爷,人已带到。”

只听里面说道:“让他进来吧,哈哈,让本王看看皇上钦命的太子侍读。”

李赫一踏入暖阁,便看到放在中间的两个青铜鼎,里面烧着炭火。暖洋洋的热流扑面而来,霎时便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