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渡水>其他类型>策骑天下>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赫论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六章 李赫论茶(1 / 2)

“唔。马上要过年了,盐政司刚成立,事情特别多。老家是回不去了,看来今年过年就咱们几个过。我已经在安顺里买了个两进院的宅子,要不你们明天就搬过来吧。”

“姑父,姜月喜欢清净点的里坊。她的扈从侍女有几十人,还要找杂役,开酒楼。因此烦劳您帮着物色一个两进院的大宅子。我呢不放心她的安全,也得在她边上买个宅子。以后盐铺、酒坊总部搬到洛京,伙计们也得住,所以宅子需买得大些,要个三进院吧。”

卢涛在旁听言,心道:都在传李氏盐铺日进斗金,果不其然。洛阳是什么地方?是皇城啊,不是大富大贵之人哪敢在洛阳买房?城内人口密集,人多宅子少,地价房价逐年飙升。那些外来之人,城内买不起宅子,只能将家安在城外。这李赫一张口就要买三进院,三进院的宅子占地两到三亩,差不多得一万多两银子,说买就买就像买菜似的。自己贵为太仆,食禄两千石,也才住三进院子。少年有为啊!他看着一表人才的李赫,又看了看明艳动人的姜月,暗自叹息。

董嗣思索片刻,说道:“嗯,安居里、安顺里这边都住着朝廷大吏,一来没空的宅子;二来呢,即使有宅子空出,也肯定是其他赴京任职的官员来入住。这样,宅子和酒楼的事,明日我给你答复。”说罢,他叫了一个师爷进来,嘱咐了一番。

师爷点头会意,临走时还不忘向李赫作个揖。

师爷一走,大家话题一转,闭口不提宅子的事。

董嗣向姜月说道:“公主此番来洛阳,您父亲知道吗?”

姜月道:“从陇西出发时已经修书告知他了,估计现在他已经知晓。”说着顿了一下,又说道:“董叔叔,您可以叫我月儿。”

董嗣一错愕,看着乖巧地坐在李赫身边的姜月,随即笑道:“对对对,以后是一家人,叫公主显得怪生分的。”

这边卢涛转向李赫说道:“贤侄,你总算来了!听你姑父说这制茶之法是你教他的?”

什么叫我总算来了?李赫有点懵,机械地点了点头。

董嗣呵呵笑着解释道:“你卢叔叔爱喝茶,此次来可带有茶叶和酒?”

李赫道:“带是带了些,只是不多。”

卢涛略带愠恼地说道:“我非常喜欢你家的茶叶!不光我喜欢喝,洛阳哪位同僚不喜欢喝的?你姑父小气得很,刚来时给了我半斤。喝完他就再也不肯给了,想买还没有。岂有此理,气死老夫了!没办法,只有厚着脸到此蹭茶喝。”

李赫、姜月等强忍着笑,没法笑出声来。毕竟卢大人是九卿之一,好歹给他留个面子。

李赫说道:“卢叔叔此言差矣!不是我姑父小气,龙井茶产量着实太少,确实不够大家放开喝。龙井茶是以产茶的那个山村叫龙井村来命名的,那村子现在只有六户人家,四面环山,

那十八株茶树冬天不被西北寒风的侵袭,到春季嫩芽才得保能如期抽出。”

“哦?只有十八棵茶树?倒是确实物以稀为贵。这茶树生长的地方,生长环境这么讲究吗?别的地方不能种植?”卢涛好奇地问道。

“龙井村在吴郡钱塘镇,富春江畔。钱塘镇边上有个湖,叫西子湖。相传当年范蠡和西施泛舟于此,风景宜人呐。其实附近山上乃至整个吴郡、会稽郡都可以种植茶树,但所产的茶叶味道就差些意思了。为啥龙井村那几棵茶的味道是最顶尖的,我也不太懂,可能和土壤、山泉水有关系吧。”幸亏李赫早已经派人去龙井村,买下了那几家农户的土地和茶树。当时龙井村的农户欣然同意,因为李赫不要他们一粒粮食,只要呵护好那几棵茶树就行。农户还暗自纳闷,既然买了我们的土地,还不要所产的粮食。只要那几棵没用的茶树,有钱人的想法俺们真是不懂。因为感恩,那几家农户非常悉心地照料那几棵茶树。

卢涛、姜月两人头一次听李赫介绍龙井茶,听得是云里雾里,感觉就是这龙井茶特别金贵,十八棵茶树能产多少?撑死就是二十斤。

卢涛听明白了,确实不是董嗣小气,能到他书房喝免费的也不错。他叹道:“听贤侄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喝茶、品茶一回事,侍茶弄茶又是另一回事。真好茶者,一定会追溯此茶的

产地,老夫以后得去一趟,看看钱塘镇的龙井村和西子湖。嗯,明日派人先去你家茶地边上圈块地来,先下手为强!晚了连茶毛都看不到。有了茶园子还怕没茶喝?哈哈。。。”

姜月瞪大了眼睛,一副不敢相信、非常惊讶的表情。这卢大人说着说着,脑子就自动开窍了,不愧是太仆掌管皇帝车马后勤的。好厉害!他这么想,别人肯定也会这么干,那岂不是钱塘镇的土地要飙升了?

李赫倒是觉得这是好事,种茶制茶肯定会形成一个产业,既然是产业就必须有很多人参与进来,自己不可能垄断也不需要去垄断。自己只需将龙井村核心产茶区牢牢拽在手上即可,想喝顶级龙井茶的权贵们还不是得求着自己。

董嗣接过话茬,调侃道:“卢大人呐,想不到你被一个后辈忽悠去种茶,贻笑大方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